新手拼输赢,高手拼概率

文章正文
发布时间:2025-01-15 17:19

“输掉一分并不可怕,

下一分才是最重要的。”

费德勒

费德勒的得分率只有54%,却赢下了80%的比赛,还赢下了20座大满贯,为什么?

即使是最厉害的高手,也是输输赢赢,亏亏赚赚,在概率的泥泞里打滚。

得分能力当然很重要,但顶尖高手的秘密则是:

把人生的拼搏当作伯努利实验。

这就是“新手拼输赢,高手拼概率”背后的数学原理。

我在得到App的课程《决策算法100讲》上线了。现在已经进行过半。

起初,我以此来强迫自己输出一些东西,这也是一个关于决策秘密和技巧。

到现在,越来越有感觉了。这个每周更新5篇的专栏,一步步来到“不确定世界”的深水区。

最近,顺着休谟、波普尔、索罗斯、芒格、塔勒布,像是一次智力探险,从哲学,到数学,到投资,对许多被大众误读的流行概念重新梳理了一遍,很有乐趣,相信对你也有实用价值。

类似于今天的主题,我用伯努利实验拆解了费德勒最底层的秘密。

这个世界有太多热闹的解释了。

《决策算法》试着去探寻真正的秘密,而不是“夹层解释”。

伯努利实验并不是多神秘的东西,但却是“决策”的为数不多的第一性原理之一。

我试着和你一起做个简单的推理,自己来“发明”二项分布的基本公式。

这并不难,可一旦完成,你就真正理解了,并且不容易忘记。

(请扫上图二维码。)

扫上图二维码,可以在得到App上免费试听5节。

你会喜欢的。

《费德勒的秘密》

为什么 54% 的胜率能够成为世界第一?

你好,我是老喻,欢迎来到《决策算法》课。

在达特茅斯学院2024年毕业典礼演讲中,费德勒提到了一个让人意外的事实:

“在网球运动中,完美是不可能的......在我的职业生涯中,我打过1,526场单打比赛,几乎赢了80%的比赛......现在,我想问你们所有人一个问题......你认为我在这些比赛中赢得了多少百分比的分数?

只有54%。

换句话说,即使是顶级网球选手,赢得的分数也仅仅只有他们比赛总分数的一半多一点。”

这听起来很反直觉。

要知道他可是费德勒,他是网球史上最佳的男子选手之一,总共赢得20座大满贯冠军,在单打世界排名第一累计310周,还创造了连续237周世界排名第一的男子网坛纪录。

54%的得分率,怎么可能支撑他的传奇?

但其实,不光是费德勒,网球圈早有多位数据分析专家、统计学家做过相关研究,包括费德勒、纳达尔、德约科维奇这些顶尖球员在自己巅峰时期,得分率通常在 53%-55% 之间,但他们的胜场率往往在 80%-90%之间。

借助于这个反直觉的事实,我们要分享一个重要的真相:

职业决策高手的成功,靠的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,而是靠持续累计的微弱优势。

让我们暂时从情绪中走出来,回到概率本身:

为什么54%的分数能赢得80%的比赛,并且成就了史上最强的运动员之一?

要想解答这个问题,我们需要了解伯努利试验:

想象你在投掷硬币:正面朝上算“成功”,反面朝上算“失败”。每一次掷硬币都是一个“伯努利试验”。它只关心两种互斥结果:成功或失败。

而对于费德勒而言,成功的概率是54%,失败的概率是46%,他是在玩儿一个看上去只是稍微有力的抛硬币游戏。

伯努利实验研究的是如下情景:

你要重复做 n次“赢或输”的独立尝试(也就是伯努利试验)。每一次赢的概率是p,输的概率是( 1−p)。最终如果你赢了 k次,这个事件发生的“路径”或“组合”有多少?

我们试着用一个极小的例子,来从头推到计算的方法。

假设如上的实验只重复 3 次,想要“赢 2 次,输 1 次”。

那么,所有可能的序列如下:

赢 赢 输

赢 输 赢

输 赢 赢

你会看到一共 3 种不同的顺序,这 3 种都属于“赢了 2 次、输 1 次”。

根据概率的乘法原理,每一种顺序发生的概率是:

又因为赢2输1的顺序有三种,所以“赢2输1”的总概率就是:

你看,是不是很简单?

那么,我们按照上面的推理过程,试着自己来“发明”一下基本公式。

我们只需要中学时候的数学,就能完成这个推导。而得到的结果,就是大名鼎鼎的二项分布的基本公式。

再回到我们要研究的话题:为什么54%的分数能赢得80%的比赛?

先从数学的角度,重新描述一下这个问题:

· 每一回合:赢的概率是 0.54,输的概率是 0.46。

· 假设有 100 回合(相当于把一场网球比赛简化为 100 个球)。

· 我们要算:赢了超过 50 个球(也就是大于对手)是什么概率?

使用我们上面推导而来的二项分布公式,计算如下:

用计算机做数值求和,结果约在 78%~80% 左右。

这就说明,只要你在每一次独立回合里有 0.54 的胜算,在 100 回合的累加下,就能让你有约 80% 的把握赢下整场比赛。

费德勒的每个球的得分率是54%,也就是说每回合只有 4% 的额外胜率(0.54 vs 0.46),但是当回合数足够多时,他赢下正常比赛(也就是赢下大多数回合)的概率就会逼近 80%。

从数学计算的角度看,小小的 54% 胜率,通过二项分布的重复累加,转化为远远高于对手的整场乃至长期胜利率。

在现实网球里,关键分、抢七局等因素进一步放大这点胜率优势。高手往往会在最重要的分数上稳定地发挥出略高于平均水平的优势。这就让费德勒的胜率比理论值还要再高一些。

也正因如此,费德勒才能拿下 20 座大满贯,成为史上最伟大的网球运动员之一。

费德勒说:所谓的“毫不费力”(的成功)仅仅是一个虚幻的神话。

54%这个令人震撼的数字也告诉我们,连最厉害的人都挣扎在输和赢的生死线上。

而费德勒的传奇成就又激励我们:

只要你能够在某些情境下保持略高于50%的胜算,然后持续、反复地利用这点优势,你就会把“少量差距”放大成“决定性胜势”。

而在这个过程中,最让人难以承受的,是不可避免的失败和结果难料的煎熬。

生长在一个“分分必争”的教育系统里,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中,丢分是可耻的。

慢慢的,人们开始失去了犯错的基本能力,更别谈主动犯错的勇气。

这或许能让你短期内成绩拔尖,但当走进充满不确定性的职场和社会时,这种思维模式往往束缚你的手脚。

想象一下,一个从未体会过“得六七十分也不错”的人,怎么能接受在商业或投资世界里“连赢7次又输3次,依然是好业绩”的概念呢?

现实世界没有现成答案,也不会给你一条“只要做对所有步骤就能100%成功”的清单。相反,它杂乱、不可控,你必须学会在大量失误中,提炼出一点儿稳定的微小得分优势。

再看看费德勒:他打得既凶狠又理智,他当然会全力以赴拼每一个球,但他从来不指望自己能拿下每一分,只是让自己的综合实力在大多数情况下略胜对手;然后,在分数足够多时,自然而然就垒出了总胜利。

可如果你以“必须把每分都拿到”的思维去打,那你大概率会精神崩溃,或在重大失误后难以自我调节。

我有个中学同学,读书时候成绩只是比学渣略好,但现在他不仅是所在领域的学术带头人,还是一家上市公司的主要股东之一。

他中学时候喜欢足球,是年级球队成员之一。他说,自己从运动中学到的东西,远比学科知识对他有更大的帮助。

他很早就知道了赢球输球是常态,在泥坑里弄脏双脚是常态,拼搏到底但却被对手锤翻也是常态。

可惜,大多数人小时候根本没有接受过这些关于成败的启蒙教育。

如果说,伯努利试验和“54% 的得分率”在数学上提醒我们——“多回合的累计可以放大微小优势”,那么它也在生活中启示我们:哪怕你常常会输,总体上依然可能赢得整局。

输和赢本来就是交织在一起的,我们没有必要苛求“局局完美”。

在社会里,一次失败,就可能让周围的人觉得你一无是处。然而,真实的成功之道往往依靠的不是“零失误”,而是“抓住多数回合的优势”。

换句话说,“失败可以是一个选项”。你应该专注的,是找到那个比对手稍微大1%或2%的胜算,然后把它反复地执行下去。其他时间里,容许自己犯错,容许自己在一些项目或时刻黯然失利。

其实,很多时候我们害怕的并非一次具体失败,而是那种胜负难料之下的未知煎熬。我们总说,不要怕进入泥泞,不要怕弄脏双手,其实说的就是——别怕走进“概率的泥泞”。

因为概率永远含混不清,我们必须忍受在大获全胜和一败涂地之间的灰度状态,这才是人生的真相。

费德勒的看似随性的“54%得分率思维”,其实需要职业竞技高手级别的“功夫”去支撑。

我的经验是,这几乎是一种童子功:

• 从小在安全感充足的环境下,孩子也许更容易学会“犯错并重新来过”,从而练就“输了还敢打下一分”的心态;

• 但若生长在资源稀缺或“分分必争”的环境,人往往难以认同这一点,总想一把抓稳全部机会,或者渴望一击制胜。若做不到,也会干脆放弃,在相对确定、安全、平均的轨道上止步不前。这样就失去了真正的决策权、独立思考和判断力。

要在“混乱中前行”,并且还“不去赌”,在我观察中,这种人实在太少了。

更多人或是恐惧失败而畏缩不前,或是放手一搏却忽略理性风控。

若你能像费德勒那样既保持淡定又不失战斗意志,在一点点微弱优势之上不断重复、不断累积,就能化不可能为可能。

真正的强者不怕“概率的泥泞”,反倒能在模糊与不确定中一次次搜索、试探、迭代成长,最终用“54%”的得分率造就“80%”的通盘胜局。

说到这里,你可能会问,如果没有上面说的童子功,我们该如何练就呢?

还是在同一个演讲中,费德勒给出了自己的答案:

“当你丢掉一分时,你要学会不要对每一次击球都过于纠结。你要教会自己这样想:好吧,我发出了一记双误,但这仅仅是一分而已。接下来,我要重新开始,开始下一个发球或接发球,开始全新的一分。

即使是一个精彩的击球,一个过顶反手扣杀,最终进入了ESPN(美国的一家体育媒体公司)的十大精彩击球,但它仅仅是一分而已。

这就是我告诉你这件事的原因。你要努力去赢得下一分,这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。”

听完他的精彩解答,我们需要再提及伯努利实验的一个关键:

每次实验都是独立随机试验。

作为一名网球高手,一种至关重要的能力是:把每个球都当作独立比赛来打。

即使丢了分,甚至是连续丢分,都要立即忘掉,然后专注于下一个球。

只有这样,才能在大数定律的作用下,让54%的得分率得以稳定实现,进而赢得80%的比赛。

无论是负面还是正面的回合,都不应对下一个回合造成持续干扰。

如果你把上一回合的情绪一直带到下一回合,就违背了这种“独立性”,也就极大降低了 54% 胜率能发挥的实际价值。

放在更广泛的人生里,这一点也是如此。当我们在工作中犯了错,当我们在学习中考砸了或在投资中踩了坑,都要意识到那只是“众多回合”中的一次失败。去反思可以,但不要过度沉迷,更不能让负面情绪反噬后续的行为。

因为只有让“前一回合”尽量独立,我们才有机会让大数定律的力量持续运作,在人生的伯努利实验中,让微小的“略优概率”不断累加。

对我们普通人来说,“把每个决策或行动都视为独立事件”的要点在于:

承认你会失败,承认结果可能如过山车般起伏——但依然保持信心,保持对下一次机会的精准投入。

这才是长久获胜的思维模式,也正是那条普普通通的“54%”转换为冠军荣耀的内在逻辑。

我有个做金融的朋友说,他们圈子里有种“迷信”:

每个人赚到一笔大钱,或多或少都会“还回去”一部分,有的人还的多,有的人还的少。

他自己还了一半回去,花了两三年时间才走出来。

别的行业,可能不会像金融和竞技那样,面临着大量的决策,经受着一个又一个成败。但是我们的工作和生活,以及别的人生决策,也在是非成败中起伏跌宕着。

记住这句话:输掉一分并不可怕,下一分才是最重要的。

且让我们用费德勒的演讲来结尾吧:

“你要成为战胜困难的大师。对我来说,这就是冠军的标志。世界上最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,并不是因为他们赢得了每一分......而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会输......一次又一次地输......但他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应对。

你要接受它。如果需要的话,就哭出来……然后强颜一笑。你继续前进,坚持不懈,适应并成长,然后更加努力地工作,更加聪明地工作。”

愿你在现实的起起伏伏中,赢得自己的人生。

做好决策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
而人生,几乎就是由几个关键决策塑造的。